#259 九月十五日──雅歌-18 (思愛成病)-第5章6-9節
第五章6-9節
6 我給我的良人開了門.我的良人卻已轉身走了。他說話的時候、我神不守舍(我的靈追隨著他,但我失敗了,現在他走了).我尋找他、竟尋不見.我呼叫他、他卻不回答。
依據拉希的評論 (RASHI’S COMMENTARY),這一章的整個情節都是一個妻子(以色列)哀悼丈夫(上帝)並尋找他(因罪離開上帝,上帝就像似隱藏了),這章3-6節的比喻是:
「我的良人從門孔裡伸進手來」(4節)──當我說:「『我脫了衣裳、怎能再穿上呢.我洗了腳、怎能再玷污呢』(3節),即我不會為你開門,也不會為我所選擇的偶像而悔改。」
「伸進手來」(4節)──在亞哈斯的時代(因以色列背棄神)神就伸出祂的手,展現祂的復仇,所以,祂帶來了亞蘭王的軍隊:「所以耶和華他的 神將他交在亞蘭王手裡、亞蘭王打敗他、擄了他許多的民、帶到大馬色去。 神又將他交在以色列王手裡、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殺戮。利瑪利的兒子比加、一日殺了猶大人十二萬、都是勇士、因為他們離棄了耶和華他們列祖的 神。」(代下28:5-6)
「我便因他動了心」(4節)──即動了悔改之心──亞哈斯的兒子希西家來了,全心悔改,尋求聖者,尊榮祂,他那一代的人都全心全意㝷求神,以色列中從未出現過像他們那樣的一代──「於是定了命令、傳遍以色列、從別是巴直到但、使他們都來、在耶路撒冷向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守逾越節、因為照所寫的例、守這節的不多了。」(代下30:5)──這就是「我的兩手滴下沒藥」的意思。
關於約西亞也有記載──「在約西亞以前、沒有王像他盡心盡性盡力的歸向耶和華、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.在他以後、也沒有興起一個王像他。」(王下23:25)──因為約西亞看到了瑪拿西和亞們受到的報應,就應驗了這句話:祂「從門孔裡伸進手來」──伸手審判;「我便因他動了心」──動了心歸向祂。
「我給我的良人開了門.我的良人卻已轉身走了」(6節)──神沒有廢去祂的旨意,正如關於希西家所說的那樣:「日子必到、凡你家裡所有的、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、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、不留下一樣、這是耶和華說的。」(賽39:6)。並且關於約西亞,女先知戶勒大說:「耶和華如此說、我必照著猶大王所讀那書上的一切話、降禍與這地、和其上的居民。」(王下22:16)
然而因著約西亞為──「良人開了門」 ──即「自卑、撕裂衣服、哭泣」(王下22:19)所以,聖經說:「在約西亞以前、沒有王像他盡心盡性盡力的歸向耶和華、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.在他以後、也沒有興起一個王像他。然而耶和華向猶大所發猛烈的怒氣、仍不止息、是因瑪拿西諸事惹動他。耶和華說、我必將猶大人從我面前趕出、如同趕出以色列人一般.我必棄掉我從前所選擇的這城耶路撒冷、和我所說立我名的殿。」(王下23:25-27)──縱然約西亞向神「開了門」「自卑、撕裂衣服、哭泣」,但因「耶和華向猶大所發猛烈的怒氣、仍不止息」,神要棄掉耶路撒冷及為祂名所立的殿 ──這就是「轉身走了」的意思。
「他說話的時候、我神不守舍」──意即當祂說這句話時,祂已離開了我。
「我尋找他、竟尋不見」──現在如果你問:耶利米不是在約雅敬和西底家的日子站著說(毁滅的)預言嗎?但不又說「你們要轉向我、我就轉向你們」(瑪 3:7)嗎?怎麼還會「毁滅」呢?原來「轉向我」只是減輕懲罰──「所建立的我必拆毀.我所栽植的我必拔出」(耶45:4)──祂要拆毀、拔出那可恨的根基,如此,當他們從被擄之地歸回之時,就得以重新建國、重建根基。
這是第一個考驗:良人挪去祂彰顯的同在。
因著新婦的遲延,良人「轉身走了」──這個「轉身走了」,又是回應新婦在一章4節的呼求:「願你吸引我、我們就快跑跟隨你」中的「願你吸引我」:在親密關係裡,良人把祂的同在給挪去,是對新婦的一個考驗。當良人的同在消失了,新婦內心就產生了一種的渴望,要去尋求她所愛的良人。就是這一個的「尋求」,新婦才能更大的被「吸引」。
當我們感覺不到良人耶穌的同在或觸摸時,這時候祂好像沉默了,在你各樣的事情上沉默了,你是否依然堅信祂必不撇下你?是否依然懷著信心與盼望,那怕這盼望是一種「即或不然」(但3:18)或「我若死就死罷」(斯4:16)呢?
7 城中巡邏看守的人遇見我、打了我、傷了我.看守城牆的人奪去我的披肩(或外袍)。
「城中巡邏看守的人遇見我」──尼布甲尼撒和他的軍隊;
「奪去我的披肩」──奪去神殿中之物;
「看守城牆的人」──即使是守衛城牆的服事天使──「耶路撒冷阿、我在你城上設立守望的」(賽62:6)──他們點燃了火,起來打傷以色列──「他從高天使火進入我的骨頭」 (哀1:13)。
這是第二個考驗:在服事上受到逼迫。
這也是回應新婦在一章4節的呼求:「願你吸引我、我們就快跑跟隨你」中的「我們就快跑跟隨你」(1:4) :在面對著「守望者」(Watchmen)──屬靈權柄的逼迫、拒絕,甚或你所得的「事奉的外袍」或「能力的外袍」被奪去的時候──你還能領眾人快跑跟隨良人嗎?
- 「事奉的外袍」──如祭司所穿的祭司服,是一個服事的記號。
- 「能力的外袍」──猶如以利沙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,傳承了以利亞雙倍的恩膏能力(王下2:9-13)。
8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、我囑咐你們(宣誓)、若遇見我的良人、要告訴他、我因思愛成病(因沒有他而生病)。
「我囑咐你們」──「你們」指著那些的異教徒:即屬尼布甲尼撒的人,他們看見沙得拉、米煞、亞伯尼歌因不敬拜金像、而被扔在烈火的窰中;又看見但以理因一日三次祈禱,而被扔在獅子坑中;以及看見哈曼時代的末底改⋯⋯。
「若遇見我的良人」──在將來、在審判日,因為祂會要求你們來為我作見證,正如經上所說:「他們可以帶出見證來、自顯為是、或者他們聽見便說、這是真的。」(賽43:9)
「要告訴他」──你會代表我作證,因為我對祂的愛,我在你們中間遭受了極嚴酷的折磨。 讓尼布甲尼撒來作證吧……讓以利法、瑣法和所有異教徒的先知來為我作證吧!──見證我成就了妥拉,沒有廢棄那自有永有者。
縱然新婦在尋找良人的過程中被打傷了、披肩也被奪去了,但她仍堅心宣稱,她對良人的忠貞與愛!──依然見證,沒有離棄、埋怨。
新婦在此的表現已與第一章6-7節的反應有著很大的不一樣,那裡說:「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、就輕看我。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.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、我自己的葡萄園、卻沒有看守。我心所愛的阿、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、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.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、好像蒙著臉的人呢。」──對同母弟兄向她發怒的對待,她顯得相當埋怨、憤憤不平地問:「求你⋯⋯何必」。
但如今在這裡,面對著那些傷害她的人,她卻毫不在意,也不抱怨,因她所在意的,不再是自己的感受,乃是良人的愛!因為耶穌是新婦的產業!──在此已看見她生命的擴張及成長。
「我因思愛成病」──在二章5節那裡,新婦也曾說過對良人的「思愛成病」──「求你們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、給我蘋果暢快我心.因我思愛成病」──這兩處的「思愛成病」有何不同?
新婦在二章5節的身份是「佳偶」、是歡歡喜喜地坐在蘋果樹(良人)的蔭下、嘗他果子的滋味、也是被良人帶入筵宴所、以愛為旗在她以上的這種甜蜜的時光,是任何時候良人都陪伴在身旁,故這時候的「思愛成病」實係希望獲得更大的滿足、繼續浸泡在神同在的氛圍裡。
然而來到這裡,當新婦正面對或已面對了那兩個考驗之後,她再發出「思愛成病」的宣告,這宣告的呼喊是來自靈裡深處對良人的思念與愛,也是向靈界大聲吶喊著她的選擇,就是:她絕不背棄對良人的愛!這種愛的宣告,也是見證著她所體會的良人,是一個怎麼樣的良人,使她心念念不忘,也使她在接下來的10-16節裡,細數良人的美。
9 (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嘲笑、奚落她,說:)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、你的良人、比別人的良人有何強處.你的良人、比別人的良人有何強處、你就這樣囑咐我們(宣誓)。
「你的良人、比別人的良人有何強處」──這是列國問以色列的問題:「你的上帝能比眾神強麼,使你為了祂被燒死和絞死?」
「你就這樣囑咐我們」──在祂面前證明你的愛。
「比別人的良人有何強處」──不信主的人也常會以此問題來挑戰基督徒:你的耶穌與我所拜的有何不同?所有宗教都是導人向善,你的耶穌又有何不同?
「你就這樣囑咐我們」──為什麼要向我們傳福音?
「神阿、你是我的 神、我要切切的尋求你.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、我渴想你、我的心切慕你。」(詩63:1) |
默想:你的神與偶像有何分別?你有多確實你對祂的愛?你肯定你的信是靈裡的相信,還是頭腦裡的認知?

支持出版《雅歌──生命的成熟》
2022年我們完成整卷《雅歌》書的分享,目前正著手修訂(網上內容將不作任何修訂),冀望能出版《雅歌──生命的成熟》一書,讓弟兄姐妹可隨時閱讀、默想個人與耶穌的親密關係!
此書暫訂印刷1000本、印刷費約港幣20,000元。歡迎你按聖靈的感動,支持我們出版此書。
待出版後,該書將寄予支持出版的奉獻者… (詳情…)